柳坝塘集中搬迁点9月下旬才破土动工,当地群众都不敢相信12月份就能建好房子,使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12月19日开始陆续迁入了新居。
去年开始实施,今年8月还杂草丛生,群众都失去信心,被一位县领导称为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的柳坝塘扶贫搬迁点,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市委派驻新平县老厂乡太和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王虎能等驻村扶贫干部及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白天黑夜的坚守、耐心细致的协调,短短3个多月时间就让群众搬入了新房。
找准致贫原因
精准脱贫必须精准施策,精准施策还得找准致贫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取得实效。“8月16日市委召开精准脱贫百日攻坚推进会后,我第二天就到太和村报到,听取情况介绍,3天跑遍全村14个村民小组18个自然村,迅速摸清村情,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面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今年脱贫目标,王虎能的心里充满了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立即展开精准脱贫百日攻坚工作。
新平县老厂乡太和村委会地处绿汁江南面,江对岸属楚雄州双柏县,距离乡政府驻地29公里。全村有485户1875人,动态管理后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8户551人,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烤烟、甘蔗,整体贫困现状突出。
通过深入调查,王虎能分析出致贫原因主要是五个方面:发展意识不强,发展思路不清晰,等、靠、要思想突出,群众安于现状,内生动力不足,思发展、谋发展氛围不浓;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道路晴通雨阻,缺乏水源,干旱少雨,基础设施不适应发展需要,农产品变现极难;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严重不足,大小春粮食作物比重大,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推广种植未能取得突破;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缺乏龙头带动,发展动力不足,农村生活方式落后,脏乱差现象突出;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村“三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不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
硬啃住房保障“骨头”
“从我记事起,我们没有搬过新家,还认不得在门头上挂块红布增添喜气。”12月19日,正在搬新家的郑丽英告诉记者。
王虎能在调查中发现,太和村民居多为传统土掌房,房屋低矮、阴暗、潮湿,分布零乱。太和村委会14个村民小组建国以来基本上没有新建住房,柳坝塘村是最大的村民小组,139户人家只有一栋2015年建盖的砖混结构房屋,很多土掌房梁柱腐烂、墙体开裂,人畜混居。柳坝塘村村民家中没有厕所,全村没有一间公厕,污水横流,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该村委会1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B级危房2户、C级危房35户、D级危房111户。
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村民建盖新房的愿望十分强烈。柳坝塘搬迁点去年就开始启动实施,但由于种种复杂原因,一直未能破土动工。“去年就计划建盖新房,村民的建房款也交了,但就是迟迟不见动静,直到王书记进村后,才真正开始建盖新房。”柳坝塘村64岁的陈富家的住房梁子已断,三次申请建房,虽然未得到批准,却一直关心着村里的这件大事。
“针对现状,在精准脱贫百日攻坚各项工作中,我们突出重点,把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硬啃住房保障‘骨头’作为首要工作任务,齐心协力,千方百计抓攻坚。”站在坝埂上,看着群众开始搬新家,王虎能被晒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太和村采取统规统建的方式共启动4个集中搬迁安置点建设,安置农户114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原址拆除重建39户,正在抓紧装修入住。建档立卡贫困户的C级危房全部完成了修缮加固,啃下了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 “硬骨头”,目前正抓紧实施道路硬化、人畜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库塘加固、村容村貌整治、村民小组活动阵地建设、公厕建设、亮化美化工程等。
“直到今年9月上旬还杂草丛生,一片荒芜,最基本的土地平整都没做。”工程监理师告诉记者。
装载机是王虎能帮助协调来的;见不到砂石料,王虎能不离开施工现场;水泥没有运到工地,他就一直守在料场;施工队与建房户发生矛盾,他及时帮助调解。拿出担当的勇气,克服种种困难,解决一个个难题,持续不断推进工作的状态,终于让王虎能形象地理解了什么是“啃硬骨头”。
动真情,真扶贫。进驻太和村后,王虎能不断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蹲守重点项目现场,和群众交朋友,投入感情做事,耐心细致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帮助协调解决各种问题,真正做到全身心投入,每当王虎能外出办事,老百姓就会想念他。
为巩固脱贫理清发展思路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脱贫攻坚工作要在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转变他们的生产、生活观念才是长远发展大计。”这是王虎能通过4个多月驻村攻坚后的真切认识。思路决定出路,为了巩固脱贫成果,为群众持续增收打下坚实基础,他与村“两委”深入调研,结合实际,共同为太和村未来发展理清了三个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思路: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要“念好‘山字经’、健壮两条腿、激活内动力、建美新农村、共圆小康梦”;脱贫攻坚思路必须“吃透政策、咬定目标、精准施策、动真动情、力求实效”;产业发展思路应该“稳烟蔗、强畜牧、兴药材、倡果蔬、多经营”。
王虎能和他的脱贫攻坚战友正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产业发展促增收。加紧组建肉牛、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全力推进老船口1000亩土地流转发展柑橘产业;引进药企老板并发动群众种植天门冬、栀子中药材,实现中药材种植新突破;对接市场,兴办农家乐,为特色农产品销售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