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澄江县右所镇小湾村委会大石洞山造林地块,记者看到一株株新种植的清香木在冬日的阳光下随风舞动,树根下纵横交织的喷灌管网为石漠化区域的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同行的澄江县林业局副局长李伟刚介绍,这是澄江县林业局实施的石漠化高效治理试点项目,亩均投资超过1.1万元。
据该县林业部门统计,抚仙湖环湖面山石漠化面积超过6万亩。自2012年开始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全县累计投入资金3313.87万元,对包括尖山、梁王、东大、海口、代村、禄充在内的6大流域16.46万亩石漠化区域实施综合治理,人工造林4.7万亩,封山育林11.76万亩。但由于立地条件差、亩均投入少、种植苗木小,对于亟待修复的抚仙湖径流区生态系统而言显得有些“远水不解近渴”。
为此,澄江县林业局结合正在实施的全国首个林业生态建设PPP项目——抚仙湖径流区植被恢复治理工程,于去年底和今年初在此地实施该试点项目。项目实施面积42亩,总投资达47万元,亩均投入超过1.1万元。
李伟刚指着造林地介绍,这里的每一个定植塘都是动用挖掘机和风钻挖掘出来的,定植苗木一律选用地径3公分、苗高1.5米的袋装大苗,并全部实施客土种植,配套种植金银花、爬山虎等地被物。为确保林木生长,还配套建成了喷灌管网。项目由专业施工队负责实施,并承担两年管护任务。截至目前,项目区种植林木成活率达100%。
李伟刚认为,该示范项目的实施,对于探索抚仙湖面山石漠化高效综合治理,快速修复抚仙湖径流区陆地生态系统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