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中小企业云服务网
  • 找资讯
  • 找服务
  • 找企业
  • 找产品
  • 找供应
  • 找需求
  • 找视频

让党旗在脱贫攻坚路上高高飘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7-10-11 来源: 浏览量:656

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扶贫抓硬件、党建抓软件。

“用3年时间实现贫困乡镇摘帽、贫困村出列,让全市12.11万人脱贫致富。”

“全力以赴打好打赢精准脱贫百日攻坚战,确保玉溪2017年全面脱贫、2018年巩固提升、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

这是玉溪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237万滇中儿女的深切期盼。

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玉溪拿出了最大的决心,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脱贫攻坚,玉溪在行动!脱贫攻坚,党旗在飘扬!

自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我市坚持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立足自身实际,突出机制建设、狠抓组织建设、积极探索扶贫工作新途径,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双推进”,以党建强力推进脱贫,以脱贫有力带动党建,以精准“绣花”的功夫,推动基层党建和精准脱贫双赢共进,玉溪大地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

突出机制建设

打好责任落实“组合拳”

如何把开展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双推进”工作落到实处,玉溪迈出的第一步是机制保障、制度先行。

今年8月,在全市精准脱贫百日攻坚战推进会上,我市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3项制度,即建立健全贫困发生率月报、扶贫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月报、扶贫工作困难问题反映旬报3项制度。建立5项机制,即建立市级易地搬迁项目建设推进机制、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作机制、建立社会力量参与脱贫帮扶工作机制、建立压实挂钩联系单位责任工作机制和建立市级第三方评估工作机制,以制度和机制保障,助力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

纵观几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扎实推进扶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玉溪市市直及中央和省驻玉单位“挂包帮”定点扶贫工作考核实施办法》《玉溪市精准脱贫百日攻坚战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组织保障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文件,进一步细化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

与此同时,市、县区、乡镇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逐级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全面压实工作责任。市级领导联系贫困乡镇、市直部门挂包贫困行政村、干部职工挂帮贫困户,全市共有631个单位2.47万名领导干部职工联系挂包3.46万户贫困户12.11万名贫困人口,切实做到了贫困乡镇、贫困行政村、贫困户全覆盖。

出台《关于建立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将各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结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挂包单位不研究挂包村组脱贫攻坚、不落实调查帮扶措施、不支持扶贫工作队员工作、不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实行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挂包部门与县乡捆绑考核,将挂包责任落实情况纳入机关党建“灯下黑”整治重要内容,对未完成年度脱贫目标的年度考核实行一票否决,部门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负连带责任,年度考核不得评定为“优秀”等次。

建立督查巡查机制,由市纪委牵头,从市委督查室、市委组织部、市政府督查室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组,负责督查挂钩联系单位帮扶工作,先后开展两轮专项督查工作,结合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对督查发现未驻村履职的5名扶贫工作队员通报问责。每月对第一书记在岗情况随机进行一次视频抽查,对未报备擅离岗位2次以上的队员,坚决召回,个人进行书面检查,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督查发现个人因单位抽回原单位工作造成不在岗2次以上的,抽调单位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构建起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机制保障。

建强战斗堡垒

夯实脱贫攻坚基层基础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帮钱帮物不如帮个好支部。

当前,我市精准扶贫进入由“漫灌”到“滴灌”的攻坚拔寨阶段。作为最前沿阵地的“基本作战单元”,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攻坚堡垒作用。为此,我市把扶贫开发与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有机结合,进一步调整优化村组基层党组织,狠抓组织建设,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奠定坚实基础。

在优化组织设置方面,采取村企、组企联建等方式,在合作社、产业链上新建44个党支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把党员大户、贫困户聚在产业链上,推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调整17个重点贫困行政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由挂包单位实职处级领导全职蹲点负责,直至完成脱贫目标。成立驻村扶贫工作队临时党支部,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

在工作力量下沉方面,采取充实工作力量、加强能力培训等手段,提升村级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发展能力,从市、县、乡选派681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加强脱贫攻坚力量,集中对11个贫困村的党组织进行了整顿转化。今年以来,市级举办3期扶贫攻坚专题培训班,着力提升扶贫干部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同时,实施村级后备干部“金种子”工程,按照村“两委”班子职数1∶1的比例和“一职一备”要求物色培养了一批村级后备干部。

在加强服务阵地建设方面,坚持服务阵地向下延伸,市、县财政先后投入补助资金8377万元,新建484个村(居)民活动场所,进一步提升村组活动场所的整体服务功能。市、县两级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566万元建设使用综合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功能,累计办结各类服务事项96.7万件,实现了“群众跑”“干部跑”向“网络跑”的转变。

探索扶贫途径

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脱贫攻坚,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我市积极推广“基层党组织+农村电子商务”,加大农村电商服务站示范点建设力度,抓好农村电商信息服务全覆盖和农村电商骨干队伍建设等工作,全力推进玉溪市电子商务进入综合服务平台,促进脱贫攻坚。

截至目前,全市依托综合服务平台发布电商服务信息4263条,其中农特产品信息2054条、乡村旅游信息360条、劳务用工信息1620条、农村代办员信息229条。以“基层党组织+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建设村(社区)电商服务站458个,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与此同时,深入实施经济强村工程。2014年以来,市、县财政安排资金5000余万元,采取一点一策、整合资源、分类指导等措施,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做法,结合实际发展“资源开发型”“土地物业经营型”“股份合作型”“混合经营型”“服务创收型”“金融互助型”集体经济,努力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截至目前,收入1万元以上的村(社区)有680个,占全市村(社区)的96.8%,初步解决了村级组织没钱办事的难题。2017年,市级财政投入400万元,全市遴选80个村(居)民小组开展集体经济增收试点工作。

另外,支持党员带头创业致富也是我市探索扶贫途径的又一举措。据统计,近三年来,全市累计发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8.02亿元,协调财政贴息2888万元,扶持7万多名党员群众创业致富,带动1.1万户贫困户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