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如何结合实际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玉溪如何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9月25日,出席2017中国·玉溪科教创新高峰论坛的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就玉溪的改革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看法。
郑永年教授告诉记者,他曾多次到云南,但走进玉溪还是第一次。虽是首次,玉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蓬勃发展的科教创新产业还是给郑永年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玉溪气候宜人、区位优势明显,多年来在产业培育发展方面亮点颇多,尤其在烟草、农业方面更是具有明显优势。
郑永年说,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回答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一问题。“发展数量经济靠的是扩张,而发展质量经济靠的则是科技。”郑永年认为,当前,玉溪也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发展的问题,处于发展数量经济向发展质量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找到烟草产业的“替代产业”,并将其打造成为区域性的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
“玉溪有抚仙湖Ⅰ类水资源、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就是最大的优势。”郑永年认为,玉溪发展生态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体现出的附加值却不高,还是要紧盯细节、依靠科技,从种植、生产、深加工、销售、宣传推广等多个环节做好文章,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和技术经济时代,通过论坛等方式获取信息、拓展思维很有必要。”郑永年认为,此次高峰论坛的举办让更多的人流、信息流汇入了玉溪,但要实现更好地发展,必须更深入、更精准地分析把握区域特色,突出玉溪的比较优势,明确自身定位,拓展国际视野,将自身发展放到全球、全国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来谋划考虑,打造好红塔山、抚仙湖等地方特色品牌,并做到“走出去”与“引进来”紧密结合。
郑永年教授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现任所长,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先后出版专著20多部。此外,郑永年教授还经常在报刊及其他媒体发表评论,是香港《信报》1997年至2006年的专栏作家,2004年始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写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