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吉桂琼)为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的问题,在省、市陆续召开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会议及培训会议后,江川区结合相关会议精神和文件,明确了贫困对象动态调整识别八步程序,扎实开展贫困对象动态调整工作。
自7月11日开始,大街街道下属的社区、村委会全面进入八步程序的第三个程序--贫情分析,今年62岁的廖云顺是朱家庄社区廖家营居民小组的村民,家里有3口人,因妻子长年卧病在床,他和儿子种田打工的收入大多花在了医药费上,入不敷出的收支让这个家庭至今还住在临时搭建的危房里。建档立卡之初,贫困识别受指标限制以及干部在识别过程中存在人情关系、工作不严实等问题,廖云顺家没有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贫情分析后,各村民小组要形成《行政村、村民小组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评定正常退出户名单》《行政村、村民小组党员和户主会评定识别不精准退出(剔出)户名单》《行政村、村民小组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评定新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行政村、村民小组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评定2014年至2016年脱贫户标注为脱贫返贫户名单》。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队队员根据以上名单和贫情分析结果,再次入户核实名单中农户的人口、收入、住房等情况,避免错评户、漏评户、错退户、漏退户情况的发生。
为确保建档立卡结果客观真实、情况准确、信息全面,精准反映出建档立卡户的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江川区在开展贫困对象动态调整工作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八步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