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市民族宗教局协同市纪委驻市委统战部纪检组,到元江检查我市6种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民族支系学生学历教育工作,促进少数民族教育政策进一步落实。
检查组采取听、查、看的方式,先后到元江县民族宗教局、教育局和元江二中,听取该县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民族支系学生学历教育情况汇报,查看了元江二中彝族支系山苏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组认为,元江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教育作为挖“穷根”的“一号工程”。特别是对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民族支系学生采取一些差别化政策来扶持,元江县对我市6种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民族支系学生考入玉溪师范学院、玉溪农职院和玉溪技师学院3所市内高校的学生实行每生每年补助3000―5000元,对考入省内外二本以上院校的学生实行一次性补助2000―3000元,人口较少民族硕士生、博士生给予帮扶的政策执行到位。对元江县健全完善中青年教师到贫困山区交流任教制度,对长期在贫困山区任教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和经济待遇上给予照顾等政策给予充分肯定。
据了解,元江县对贫困少数民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给予适当的生活费补助政策以自治条例实施办法规定下来后,县财政每年对教育支出增加预算。进一步创新山苏班办学模式,到元江二中就读的彝族支系山苏学生每生每月补助200元;对不通晓汉语的农村少数民族低年级学生坚持实行双语教学。
检查组指出,我市6种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民族支系学生学历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项长期的民心工程,要让这些孩子进得来学校,并且留得住,安心完成学业。对于没有升入高中学校的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民族支系学生,相关部门要多联系市、县职业技术学校,让他们学一门技术,有一技之长。(玉溪日报记者 刘黎 通讯员 白云中)编辑:刘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