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参加“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专家咨询服务活动云南行”的部分院士专家到我市,围绕“现代高原特色农业和生物医药大健康”等内容开展咨询服务,为玉溪产业发展“把脉问诊”“贡献良方”,助力玉溪创新发展。
市委书记罗应光会见了院士专家一行,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介绍了玉溪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玉溪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文、美在创新,当前玉溪正处于发展关键期、转型攻坚期、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黄金期,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玉溪提出的“六个走在全省前列”和推进“两型三化”、打造“三张牌”的指示要求,迫切需要先进理念和前沿技术的引领,迫切需要紧缺一流人才和高端智力资源的强大支撑。此次到玉开展咨询服务的5位院士专家,是农业、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国之栋梁、学界泰斗,是玉溪创新发展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和产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智力宝库,大家的到来必将极大地鼓舞奋进中的玉溪人民,极大地助力发展中的玉溪。
罗应光表示,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多提指导性、前瞻性的宝贵意见,帮助玉溪破解发展难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发挥人脉优势和“牵线搭桥”作用,积极推荐优强企业到玉溪投资兴业,推荐组织各类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到玉溪创新创业,帮助玉溪提高创新发展水平;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常来玉溪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我市转化运用,帮助玉溪提升发展竞争力。玉溪将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充分汲取各位院士专家的思想智慧和真知灼见,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推动基础研究强起来、企业创新动起来、转化渠道通起来、政府之手活起来,进一步激活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强化创新保障,努力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创新发展、变道超车的新路子。
保明顺、景绚、王志新、贺彬、曾敏参加会见。
此次到我市开展咨询服务活动的5位院士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朱蓓薇、万建民、赵春江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文富强,咨询服务内容涵盖水稻育种、农业信息化与机械工程、农产品深加工、生物材料学和呼吸科诊疗等领域,院士专家们将分别到红塔区、峨山、通海、元江、华宁、澄江等县(区),以现场咨询、实地调研和举行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咨询服务。(玉溪日报记者 夏娜)
院士专家简介
张兴栋 男,汉族,1938年4月生,中共党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家。196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固体物理专业。曾任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材料科学技术研究所、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首任主任、所长、理事长,日本国家材料研究所研究顾问等。现任四川大学教授,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主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分类技术委员会执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20世纪70年代主持四川省超硬材料协作组,研发出立方氮化硼、高强度人造聚晶金刚石及其磨具、刀具以及等离子喷涂超深井硬地层人造金刚石钻头,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四项。80年代初开始从事生物活性材料研究,研发出生物活性人工骨、涂层牙种植体和人工髋关节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0年代发现材料可诱导骨形成,建立理论雏形,首创骨诱导人工骨并推广临床应用;21世纪初发现材料亦可诱导软骨等形成,提出“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Tissue Inducing Biomaterials),即无生命的生物材料通过自身优化设计,可诱导有生命的组织或器官再生,开拓了生物材料发展的新方向,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研发的产品已获药监局产品注册证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8项。基于对“骨骼-肌肉系统的治疗和生物材料产品研发的贡献”,2014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获美国生物材料学会克莱姆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
朱蓓薇 女,1957年3月生,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2年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2004年获日本冈山大学博士学位。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第六届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朱蓓薇院士长期致力于水产品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在海洋食品深加工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长期致力于农产品、水产品精深加工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重大项目等40余项。在食品的精深加工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出版学术著作1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国际、国内授权发明专利超百件。
万建民 男,汉族,1960年6月生,九三学社,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专家。毕业于京都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水稻优异基因挖掘和分子育种研究,在国内较早提出和初步实践了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先后主持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重大课题。在水稻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基础研究、品质优异基因挖掘、抗病虫新基因挖掘和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克隆水稻重要新基因32个,培育新品种14个,获新品种权18项、发明专利38项。在Nature、NatureBiotechnology、Nature Comminucation、Developmental Cell、PNAS、Plant Cell等SCI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3部。研究成果“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并获教育部2010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201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水稻矮化多分蘖基因DWARF 53的图位克隆和功能研究”获教育部2014年度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阐明独脚金内酯调控水稻分蘖和株型的信号途径”入选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2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和科技部创新团队,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文富强 男,汉族,1961年9月生,呼吸病专家。毕业于日本福冈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教授。我国首位呼吸病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长期从事呼吸疾病诊治研究,擅长慢阻肺、哮喘、肺纤维化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牵头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在Lancet等著名国际学术杂志发表 SCI论著170余篇,被NEJM、Nature多种国际杂志引用3000余次,研究成果被全球慢阻肺诊治指南、美国胸科学会慢阻肺指南、欧洲心脏学会肺动脉高压指南采用。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牵头制定中国呼吸疾病诊治指南两部,主编出版专著4部,2015年获“中国优秀呼吸医师奖”。
赵春江 男,汉族,1964年4月生,中共党员,农业信息工程技术专家。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农业智能系统与精准农业技术研究,牵头实施了我国863计划农业专家系统、数字农业、精准农业等专项研究,取得了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大田精准农业技术装备、温室测控物联网、农业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等成果,在全国20多个省市得到广泛应用。牵头开展了国家农业信息化战略规划研究,创建了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专家,为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以及国家863计划突出贡献奖、国家973计划先进个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世界信息峰会大奖、美国农学会农业科学奖等荣誉称号。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编辑:何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