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开福
“老师,下雨了!”三年级班长熊国庆突然打断了老师的讲课。
“快,下去我宿舍把洗脸盆拿上来!”陈老师无奈地停下板书,转向学生说了这么一句。体育委员侯健“噔噔噔”跑下一楼找盆去了。学生们一起抬头望向黑板上方的那道缝隙,转眼间就见漏雨下来。几分钟后,拿来一个洋铁瓷盆,这是老师洗脸、洗衣服用的盆。盆才放到黑板角漏雨处,“咚、咚、咚”的声音就响起来。
外边电闪雷鸣,瓦沟水哗啦啦地流,墙角几处薄膜也是噼里啪啦地响。
“侯健、国庆、开福,你们三个赶紧去我宿舍拿洗菜盆、洋瓷碗和口缸上来。”我们三人“噔噔噔”地跑下一楼老师宿舍找器皿,拿上来就放在楼板上接着瓦顶漏下的雨滴。外边下大雨,教室下小雨,整个教室叮叮咚咚犹如小合唱。课是暂时不能正常上了,同学们欢声笑语,老师却是满脸惆怅。
这就是我小学一二三年级时上的红坡小学(现位于华宁县宁州街道咱乐村红坡小组)。其实学校仅仅是村公房二楼一间约30平方米的房间,也是一间教室。一二三年级高高矮矮、大大小小全部23名学生在一间教室上课,一列就是一班一个年级,教室前方用几条长凳支着三块木板,刷上黑漆就当黑板,一个民办代课教师负责全部教学。楼底下就是厨房,用土坯砌了三眼大灶,放着三口大铁锅。村子里一有人办事,我们就遭罪了,因为楼下那些大灶是没有烟囱的,烟熏火燎,呛得我们直咳嗽。老师的宿舍是在楼梯脚用木板隔出来的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没有水泥地板,黑漆漆的,里面放着一张木板床,床头放着一张从教室里退役下来的两抽式讲桌,旁边摆着一个脸盆架,脸盆架上放着几个盆和一口罗锅,罗锅是老师自己煮饭吃用的。
唉,那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事情了,学校简陋得无法形容。
从四年级起,我们到村委会所在地咱乐小学就读。咱乐小学设在村委会里,一所土木结构的四合院,中间有个大戏台,据说是整个村委会十个村寨里最大的房子。里面主要用于村委会办公、供销社经营和学校教学,环境比我们村的小学稍好一点儿,就是有水泥硬化的地面。可是常有来供销社拉化肥的拖拉机,发动机声响可以说是震耳欲聋。学校占了近一半楼房,二楼是教师和学生的宿舍,楼下是一到六年级的教室。宿舍、教室里时常有跳蚤,孩子们也大都会生虱子。那时房子及教学设备虽然简陋,学习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好多玩具是老师领着学生一起动手弄的,如找两根带有丫巴杈的柴就制成高翘;砍两根带刺的酸果棍,搭上一根芦杆就可当跳高用的支杆;破旧的笔记本撕下那硬壳就能当兵乓球拍……
1994年9月,我以高分考入华宁一中初中部就读,第一次走进砖混结构的水泥房读书。华宁一中是当时华宁县条件最好的中学,教学楼、实验楼、浴室、厕所、体育器材都有,师资配备齐全。唯独我们的宿舍很简陋,当时学校办公楼和宿舍楼都是土木结构的瓦房,不知是哪个年代留下来的房子。我们一个宿舍里就安放着20多张上下两层的小铁床,住着近50人。
1997年8月,我考入玉溪师范学校,我第一次见到这样规模大的学校。学校好像什么都有,教学楼、实验楼、音乐楼、图书馆、体育馆、会堂、食堂、办公楼、洗浴楼、篮球场、足球场、假山……花草树木也是品种多样,犹如一个大花园。我在学校第一次见到花草修剪出奇形怪状,一进大门就能看到“学高为师”几个大字立在台阶中的花坛里,居然是用花草修剪出的大字!在这里,我第一次用磁卡打饭,第一次用磁卡打电话,第一次学习电脑……
2000年8月,我赶上了师范学生包分配工作的末班车。我们乘坐一辆挂有“欢迎新教师”红布标语的中巴车从学校到华宁县教育局。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将我们分配到全县不同的学校,我被分配到华宁县华溪镇中心小学。华溪镇中心小学下辖6所完小,即每个村委会1所学校。华溪小学是华溪镇的中心完小,是中心校办公所在地,当时是两幢房子,一幢四层的教学楼,一幢三层的综合楼,砖混结构,中间有一块操场相隔。操场西面有一间四合院的老房子,土木结构,正间瓦顶用黄色琉璃瓦镶饰,雕梁画栋,犹如电影里的少林寺大殿。全镇将近80个教师就是集中在这里开会、培训、学习。老房子前是两层的土木结构的瓦房,来集中培训的老师就是安排在这里楼上楼下住宿。兴许是在上学时住的条件太好了吧,感觉这里条件不怎么理想,绿色的天花板有几处脱落了,雨水滴漏的脏印痕迹,一圈圈地印在要塌下似的天花板上。同宿舍的一位老教师好像看出了我对住宿条件的不适,滔滔不绝地给我讲了许多故事。我是山里人,只不过在外多读了几年书,加上我皮肤白皙,这老师把我当成城市人了。其实他讲的我大都能体会。
后来,我被安排到独家村小学任教,这里被称为华宁县特困村,但学校都是砖混房子,是整个村最好的房子。去了一个学期我才知道这里的贫困,学生家庭大都是靠栽种玉米过日子,家里一年收入极低,好多学生连几十元的学费都交不起。
2005年起,学校实现了“三免一补”(免除学费、书费、杂费,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其实现在已经做到全免费,还多补助了很多费用,如文具费补助、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营养餐补助等,小学生已经达到了免费吃、住、学。我见证了各完小建厕所、建食堂、修建教学楼的变化。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华溪镇各完小全部拆除了土木结构的房子,新建了砖混结构的食堂、厕所、宿舍。2010年到2017年7年间,党委、政府筹资重新把厕所改建为水冲式厕所。全部房子进行了装修,学校焕然一新。华溪小学被评为玉溪市美丽校园,据说这样的学校全市有100余所。
近年来,在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推动下,学校不止在外观上变得美丽大气上档次,还添置了音体美器材和数学、科学实验仪器,旧课桌椅全部退役,更换为标准的“一人一桌一椅”。现在,农村学校与城市里的学校一样好。我原来在老家读书的红坡小学早就变成村里的待客处。咱乐小学也搬迁新址,校园里教学楼、宿舍楼、办公楼、食堂、厕所焕然一新,功能齐全,花草树木分布合理,旁边一块平整的空地将建足球场……
目前,党委、政府要求学校对所有楼房进行勘测,全部消除D级危房,对C级危房进行加固改造。华宁县中小学危房加固改造现正紧锣密鼓进行中……
我们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美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