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中小企业云服务网
  • 找资讯
  • 找服务
  • 找企业
  • 找产品
  • 找供应
  • 找需求
  • 找视频

新时代玉溪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怎么做?

发布时间:2018-08-31 来源: 浏览量:302

今年5月,玉溪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8月,省委书记陈豪到玉溪调研时提出:“玉溪市被列为全国103个地级以上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之一,要大胆探索,努力创特色、创品牌,为全省基层党组织建设创造经验。”如何主动适应城市基层党建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日前,我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加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结合《意见》明确的具体内容,记者为您解读。

“1123456”工作思路   《意见》明确,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健全完善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体系,提高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效应,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为建设全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创新开放、生态宜居、文明幸福的魅力之城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坚持六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固本强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坚持开放融合,统筹推进;坚持重心下移,做实基层;坚持因城施策,全域推进。红塔区、江川区、澄江县、玉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大胆探索、创新实践、走在前列,在城市基层党建方面发挥“火车头”作用;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要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薄弱环节,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上有新突破、新作为,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子。

坚持“1123456”工作思路——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个主题,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动街道、社区党建与商务楼宇、各类园区等新兴领域党建相融合,推动行业系统融入属地中心任务和区域化党建工作,建强党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志愿服务者三支队伍,构建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体系,健全组织、阵地、技术、经费、监督五大保障,突破改革街道、社区管理体制和完善城市基层组织体系、构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抓实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引领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六项重点。按照“更结合玉溪实际、更接地气、更易操作、更早见成效”的工作要求,力争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城市基层党建格局逐步形成,党在城市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党领导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项工作措施

——构建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体系    建立健全组织联动体系。县区、街道、社区分别建立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县区层面,每年由县区委负责召集辖区内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召开两次例会,共同研究推进区域党建共建工作。街道层面,由街道党工委牵头,吸收辖区内有一定影响力和规模的驻区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完善组织架构,规范运行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强化统筹协调功能。社区层面,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吸收驻区单位、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群团组织负责人等参加。

建立健全责任联动体系。市委履行主体责任,抓好总体谋划、宏观指导、督查检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党组履职尽责,协同推进;市属党(工)委各负其责,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中小学校、“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建工作。县区委履行第一责任,街道党工委履行直接责任,社区党组织履行具体责任。

建立健全制度联动体系。建立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季度通报制度、基层党建动态管理制度、督促检查制度、跟踪问责问效制度。形成以上带下、以下促上、左右互动、整体推动的制度联动机制。

——建立完善互联互动机制    建立健全条块齐抓共管机制。巩固深化行业系统党建,强化条块双向责任,在工作部署、日常管理、考核评优和干部使用等方面健全双向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教育、卫生等行业系统和律师、会计师等行业协会的党建工作,深化机关支部与基层支部结对共建制度,完善各行业系统党建工作标准,加强示范点建设。

统筹推动新兴领域党建。探索创新党建覆盖方法,在以建制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基础上,设立区域性党组织、行业性党组织,消除党建空白点和盲区。对新兴领域、难以直接开展党的工作的重点人群,采取“先建社团、再建党组织”“双孵化”等办法,加大培育组建力度。对公益服务类等“草根组织”,按照地缘、趣缘、业缘、志缘分类建立党组织。深化拓展党群服务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服务内涵,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和服务工作深度融合。建立职能部门协同推进“两新”党建工作机制。

推行街道、社区兼职委员制度。吸纳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把隶属于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联系松散的区域内党组织联结为紧密型的党建共同体。

构建区域化党建融合共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沟通协调作用,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契约化”共建,推动区域各类党建资源和群众服务需求有效对接。落实和完善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报告”制度,提高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实效。

——推进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主要对象,把作风纪律制度建设作为保证,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用好党员积分制、抓好党支部规范化达标创建等为载体抓手,不断提升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强化街道党组织统筹协调功能,加强对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综合协调、监督评议,深化对辖区内社区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和区域化党建等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系统推进。逐步取消街道招商引资等职能,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工作上来。优化调整街道内设机构,建立权责统一的工作制度,实行职能部门职责下沉准入制度,并做到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确保权责对等。

推进社区减负增效,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清理规范社区工作机构、台账、考核评比,坚持各种资源向社区倾斜,确保社区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使为群众办事的过程成为党组织聚人心、树形象、立威信的过程,让群众明白惠从何来。

在创新街道、社区党组织服务手段方面,围绕服务居民群众、服务社会治理、服务共驻共建,创新服务手段、整合服务资源,形成城市党建“凝心聚力”服务品牌。开展组团服务、菜单服务、志愿服务、网络服务、主题服务等,组织辖区内各类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共同打造服务品牌,努力实现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推广“一站式”服务和错时延时、坐班值班、预约上门等工作制度,方便群众办事。

——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对基层政权组织的统一领导,健全街道党工委议事规则,完善召开联席会议、督促检查工作等机制;强化党组织对社区自治组织的有效领导,大力培育以社区党员、居民代表等社区骨干为带头人的群众性组织和议事协商载体,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监委会、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管理公司、驻区单位党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社区党建模式;加强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推行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优先发展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组织,积极探索政府与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政社互动”和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及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治理模式。

深化党建带群建。建立党委统筹、组织联建、队伍联带、服务联办、阵地联用、保障联享、成效联考、责任联查的“一统七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依法依规先行进入“两新”组织的优势,协助党组织做好党建工作。聚焦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服务事项,根据不同群体的特定需求,整合党建、群团资源,设计党建项目,引导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不断提高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能力。

完善党建网格化管理。把网格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统筹基层治理网格和党建网格设置,有效整合基层人员力量、功能设施、信息手段和政策保障等各种资源,推动“双网合一”。积极统筹推行“县区―街道―社区―居民小组(小区)―楼栋”五级治理模式,同步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服务网络,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联建双推”。通过建立健全网格民情民意调查摸排、快速反馈、分析研判等制度,推动需求在网格征集、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提高基层治理、服务党员群众的精准化水平。

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交通疏导、小区管理、矛盾化解等工作,汇集群众支持和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合力,推动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夯实城市基层党建基础保障    建强党建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和志愿服务者“三支队伍”。实施社区党组织书记“领头雁”和后备干部“金种子”工程,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加强党建指导员、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等工作力量配备,把基层党组织书记纳入各级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等。加快推进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实施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组建以党(团)员为骨干、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结对帮扶、助老服务、文明劝导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等,使志愿服务成为全市党员群众的基本素养和自觉行动。

增强街道、社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建立稳定的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分类落实服务群众专项工作经费保障,建立经费保障递增机制,保证社区党员和工作者教育培训经费。鼓励社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社区“造血”功能,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补助、社会支持、社区自我补充的社区工作经费多元投入机制。

深入推进基层党建阵地建设。按照“1+10+N”建设思路,即建设1个市级党群服务中心,10个县区级党群服务中心,N个街道(社区)以及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商圈市场等新兴领域党群服务中心,确保2019年前建设完成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的党组织活动和服务集群。实施活动场所提档升级三年行动计划,采取新建、改建、购买、置换、新开发楼盘规划配套等方式,推进活动场所环境提升、功能提升、服务提升。

提升信息化服务保障水平。着力推动“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与城市治理中的大数据运用、人工智能发展深度融合、有机结合,探索各类信息资源整合融合渠道,实现党员管理信息化。发挥网络资源共享优势,通过“云岭先锋”手机APP、“美丽玉溪服务先锋”微信号等载体,开展网上远程教育,实现学习教育信息化。加快推进一站式惠民“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进“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向街道、社区延伸,全面实施“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流程网上办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统一规范、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实现服务群众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