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8·13”地震已过去9天,抗震救灾工作仍在持续。受灾群众救治救援、灾民安置、灾情核实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灾区交通、供水、电力运行正常,社会大局稳定,整个抗震救灾工作科学、有力、有序、有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通海5.0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国务委员王勇作出批示,要求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立即派工作组赶赴云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黄明,副部长郑国光、尚勇立即赶赴部指挥中心,组织会商灾情,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带领工作组及时深入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发生后,省委书记陈豪、省长阮成发立即作出批示,要求玉溪市做好受灾群众救治救援工作,做好受灾群众生活安排、房屋修缮和防范余震等工作,确保生产生活正常运行。
市级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看望现场救援人员及受伤群众。市、县两级立即启动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相关部门救援人员及时深入一线开展人员疏散、灾情核查、隐患排查、交通疏导、维护稳定工作。
8月14日,副省长和良辉带领民政、地震、卫计、发改、财政、国土、住建、水利、通信、电力、消防等部门负责人到通海,查看地震受灾救灾情况,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支持抗震救灾和恢复灾区群众生产生活。
“现在有些什么困难?需要党委、政府解决什么问题?”在四街镇者湾村,和良辉拉着灾民的手,关切地询问。“就是帐篷里太挤,能多分一些帐篷就好了。”
群众的诉求,就是党委、政府努力的方向。在主持召开抗震救灾工作会议时,和良辉强调,要把转移安置群众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继续对灾区进行全面的拉网式排查,切实抓好次生灾害防范。
8月13日,市委书记罗应光,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德华赶赴通海县四街镇,看望现场救援人员及受伤群众,实地查看受灾民房,并听取通海县及市级相关部门受灾及救援情况汇报,对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提出要求。
救灾过程中,通海县党委、政府沉着应对、统筹安排,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救灾;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挺身而出,带领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14日晚,应急管理部从中央救灾物资昆明储备库紧急调拨3000顶帐篷、1.2万张折叠床、1.2万床(件)衣被等中央救灾物资,支持通海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过渡期生活救助等工作。除此之外,应急管理部还派出工作组紧急赶赴云南通海地震灾区现场,指导和协调地方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
14日下午开始,在通海县四街镇,两个灾民集中安置点的场地平整工作已经在有条不紊地推开,市、县、镇、村几级干部和人民子弟兵连夜展开帐篷搭建工作。次日清晨,灾民们发现,一排排天蓝色的帐篷拔地而起。
“家里的房子开裂不能住了,我现在搬进了救灾帐篷,安全有了保障。感谢党,感谢政府!”日前,四街镇者湾村88岁的高占贵老人激动地对记者说。
“要让每一位有需要的受灾群众都住进救灾帐篷。”8月15日,通海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蔡骏辉受访时告诉记者。
省级相关部门对抗震救灾工作也给予极大支持。8月13日地震发生后,省地震局派出一名副局长带队的专家组赶赴通海,开展震情监测工作,并先后3次与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玉溪市防震减灾局等联合会商,对通海地震震区及云南地区近期地震趋势进行分析研判。
8月14日3时50分,通海四街再次发生5.0级地震,震中与13日的5.0级地震一致。14日的5.0级地震发生后,在通海县城、四街等地,群众一度十分恐慌,对抗震避险工作忧心忡忡。
“还会发生地震吗?”针对震区群众的担忧,中国地震局和省地震局专家进行了认真分析研判,并在14日晚通海“8·13”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的首次新闻发布会上披露:通海两次5.0级地震已构成震群型地震,震区近期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消息披露后,震区群众悬着的心落下了,一些群众纷纷回到安全的房子里居住,并积极投入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当中。
省民政厅也及时深入灾区,开展查灾核灾工作,并向灾区调拨帐篷、棉被等物资;省住建厅对震中民房受损的评估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公安消防等灾区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视灾情为命令,迅速集结力量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参与运送救灾物资,解救被困群众;省财政下拨1000万元资金,支持通海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连日来,省纪委监委、武警云南总队、省妇联等领导先后赶赴灾区,查看灾情和抗震救灾工作进展情况,看望慰问在地震中受伤的人员,表达他们对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关注、对震区群众的关心。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两次派出工作组奔赴通海地震灾区,查看广播电视设施受灾情况,向灾区赠送了价值50万元的广播电视应急救援器材,希望基层广播电视机构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的宣传作用,做好抢险救灾、地震避震知识的宣传报道,杜绝传谣信谣。同时,加快有线电视入户线路抢修,让群众及时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