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红塔区北城街道大营社区硬化了道路、落地了生态高效农业节水项目、完成了人畜饮水工程、新建了小学教学楼和社区幼儿园……大营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变化有目共睹,老百姓获得感不断提升。
然而,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大营社区乡村振兴路上的领路人——北城街道大营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纳文。这些年,他坚守在最基层,时刻牢记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和义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让大营有了新模样,还让老百姓收获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如今在大营,提起纳文,群众们都会竖起大拇指,称他是“善为群众解难的暖心书记”。
近年来,纳文抓制度强党建,以自然村为单位,成立了8个联合党支部,推动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同时,他对社区干部工作进行了分工,明确各自职责,使社区里的大小事情随时有人管、有人抓,发挥大营社区党总支的基层堡垒作用,带着社区群众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路。
“从前大营社区因基础设施落后,长期制约了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纳文担任社区“当家人”这十余年间,时刻把基础设施建设系在心上,多方奔走积极协调资金,先后筹资近120万元投入村中道路建设,完成了大营村红旗河段道路、大营村村中道路、唐家营村村中道路硬化工程,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同时,为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在纳文的努力下,筹资75万元完成了东营村人畜饮水工程,筹资300万元完成社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升级,争取230万元省级资金建起了生态、高效农业节水项目,解决了群众生活生产用水问题;重建了大营育才小学教学楼,对教师宿舍楼进行排危翻新;争取政策支持成立社区级第一所公立幼儿园,校园硬件设施在全区名列前茅……这些点滴改变,增加了大营社区“颜值”,改善了人居环境。
但在纳文看来,这些都还不够。纳文认为,新农村不仅要“村庄美”,更要“生态美”。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纳文从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入手,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使全社区居民逐渐养成了人人讲卫生、户户讲清洁的良好习惯,实现了社区环境面貌和居民环境意识的同步提升。在解决垃圾乱堆乱放问题时,他制定了治理方案,动手清理卫生死角。遇到有群众不理解的,他反复到群众家中做工作,解开思想疙瘩。针对上桃源村环境卫生差的问题,他协调15万元对该村实施了综合整治,昔日臭水沟变身鲜花绿草围绕的小花园,环境美了、群众乐了,因此,上桃源村获推省级“百千工程”项目建设示范村。
如今的大营社区从“面子”到“里子”都一天比一天美,可纳文觉得美起来的乡村,还要富起来才行。因此,结合大营群众有养殖大型牲畜的历史,大营社区成立了大营肉牛养殖协会,每年肉牛出栏达到了近5000头;针对种植业,纳文为彻底扭转大营社区土地贫瘠、经济作物种植单一、土地产出率低等劣势,带领社区党员干部实地考察,协调资金对山地进行了改良,种植核桃近百亩,为群众增收打下基础。
不仅如此,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步伐加快,纳文带领社区“两委”班子积极培育“懂技术会经营、懂政策守法规、讲文明会生活”的新型居民,以期引导社区居民转变思想观念,融入城市发展,并以党员活动室、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为平台,向居民讲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外出务工群众,自行筹集资金邀请专家、教师开展培训,使他们成为懂政策、明法律、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