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中小企业云服务网
  • 找资讯
  • 找服务
  • 找企业
  • 找产品
  • 找供应
  • 找需求
  • 找视频

立赶超之志 鼓奋进之气 努力推动新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8-07-06 来源:玉溪网 浏览量:227

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认真落实“七个走在全省前列”和打造“三张牌”的总体要求,就新平县而言,关键是“立赶超之志、鼓奋进之气”,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努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以目标为导向,理清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始于思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活县、科教文化兴县”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把新平建成云南重要的现代矿冶及精深加工基地、生物资源加工基地、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强县、云南重要的特色民族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云南民族自治县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排头兵的发展定位和“一核三极三带”发展布局,全力以赴稳增长,主动作为调结构,坚定不移促改革,聚焦基础破瓶颈,脱贫攻坚惠民生,从严治党强保障,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努力建设美丽和谐幸福新平。

——以产业为支撑,厚植发展基础。产业兴则新平兴,产业强则新平强。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重点产业为引领,以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和机制为保障,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强活力,三次产业共同发力,互动融合发展,从根本上构筑新平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做大做优工业经济。依托扬戛工业经济带,全面增强园区发展活力。增量发展与存量优化并举,积极支持大红山铁矿实施智能化绿色矿山建设,集中力量全力支持仙福集团快速推进产能置换技改升级一期项目,加快推进南恩公司搬迁技改、核桃深加工等项目,带动生物资源加工业发展。依托箱包、竹资源及旅游文化消费需求,扩大轻工制造业规模。稳定运营向阳山、哈科迪风电场,协调推进戛洒江一级电站,促进绿色能源、清洁能源形成产业规模。做特做强第一产业。以平者绿色经济带和建兴、平掌为重点,以红河谷—绿汁江热区产业经济带为突破,以漠沙、戛洒为龙头,加快形成柑橘、蔬菜、林果等特色农业产业带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农业庄园,促进产业融合,基本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综合、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新做活第三产业。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新平板块建设,推动旅游文化产业深刻变革。围绕“两山一谷”旅游文化经济带重点布局,打造新引擎,注入新动能。推动乡村旅游升级换代,引导农业庄园向旅游文化产业延伸。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现代新兴服务业。

——以路水为突破,补齐发展短板。基础设施是实现发展突破的关键要害。要抓住省“五网”建设重大机遇,全力补短板、破瓶颈,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构建内畅外联的路网,完成玉磨铁路新平段建设,建成大戛高速,开工建设永金高速新平段,完成哀牢山隧道前期工作并启动实施;全面实施县内国、省道改造工程,优先贫困和发展滞后区域公路建设,实现自然村公路全覆盖。构建安全可靠的水保障网,启动实施“西水东调”工程,力争完成洋发城水库扩建和白沙河水库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新平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实现航空入网“零”突破。统筹推进能源保障网、互联网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以城镇为带动,汇聚发展要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既要“求同”,也要“存异”。做优县城。强化产业支撑,促进产城融合,完善城市功能,突出文化特色,以西片区、棚改为引领,打造山水田园生态园林宜居县城。做特集镇。充分发挥集镇对产业的聚集辐射带动效应,突出生态、园林、文化和民族特色,持续打造戛洒全国特色小镇、扬武工业商贸物流重镇和漠沙现代农业特色小城镇,发挥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做美乡村。坚持规划引领,尊重乡村本色,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百千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健全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以生态为统领,促进发展转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既追求经济效益,又讲求生态效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实施山林长制,持续扩大退耕还林,构筑生态绿色长廊。严格保护耕地,深入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巩固退耕还林和生态修复成果,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形成推动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持续开展绿色创建活动,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县。

——以民生为根本,共享发展成果。民生是和谐社会之基,科学发展之要。要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建立脱贫成果巩固长效机制,严格控制贫困发生率,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全民共享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养老和医疗保险为重点,不断推进全民参保,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整合各类社会保障资源,构建社会保障“一卡通”体系。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快速推进县城教育资源布局调整项目建设;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健康新平”建设,深化县乡村健康服务一体化管理,完成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搬迁,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养老等健康服务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县成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创作文化艺术精品。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统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增进群众福祉。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巩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新平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