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改革、创新、发展主题,砥砺奋进。
围绕调整、转型、升级主线,创新进取。
撤地设市20年来,玉溪工业不断调整优化结构,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升整体竞争实力,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
做大总量提升质量
撤地设市20年来,玉溪工业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做大总量提升质量。
20年乘风破浪,玉溪工业不断加快发展步伐,着力壮大经济总量。玉溪全部工业增加值从撤地设市之初的两百亿元用了10年时间迈上三百亿元台阶,此后仅用两年时间连续突破四百亿元、五百亿元大关,又用两年时间站上六百亿元台阶。2017年,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62.53亿元,比1998年增长2.3倍。
20年拼搏进取,玉溪工业不断提升产能规模,企业竞争实力大幅提升。2017年,全市铁矿石产量达1716.34万吨、钢材达640.5万吨、水泥达1127.3万吨,分别比1998年增长12.6倍、113.4倍、2.6倍。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433户,产值过亿元的达176户,产值超十亿元的达15户。亿元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2.4%,规模以上大中型骨干企业在工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凸现。
20年风雨兼程,玉溪工业不断增强内生动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自2012年至2017年,全市淘汰化解落后过剩钢铁产能578万吨、水泥熟料产能350万吨,依法打击取缔落后钢铁产能359万吨。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依托红塔集团玉溪建成全国著名卷烟产业基地,依托玉昆、仙福、新兴钢铁建成云南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依托蓝晶科技玉溪建成世界级LED衬底片生产基地。万绿成为全国芦荟行业领跑者,林缘成为全国最大的冰片生产商,沃森跻身全国疫苗行业第一方阵……一批优秀企业为全市工业不断注入发展新动力。
20年砥砺前行,玉溪工业始终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支柱地位。199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61.3%。在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到2017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仍达46.8%,拉动GDP增长3.5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8.3%。
调优结构转变方式
撤地设市20年来,玉溪工业始终坚持调优结构转变方式,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20年来,作为玉溪工业第一支柱的烟草及配套产业,大力提升装备技术,适时调整产品结构,着力提升品牌竞争力,在巩固提升中形成了门类齐全、科学管理、质量上乘、效益良好的产业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7年,全市烟草业实现增加值393.6亿元,比1998年增长1.2倍,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59.4%。
20年来,玉溪矿冶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成为继烟草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通过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成功引进昆钢、云铜、云锡、云电、玉昆、仙福等大企业大集团,集中发展矿山采选以及钢铁、磷化、粗铜、镍合金并延伸产业链,有力推动工业产业结构调整。2005年,全市矿冶产业产值首次超过烟草产业;2017年,全市矿冶产业实现增加值125.6亿元,比2002年增长2.9倍,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9%。
20年来,玉溪大力培育壮大包括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食品、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在内的新兴产业。在高新区形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航空设备制造聚集高地,在通海县形成五金机电制造聚集区,在研和工业园区建成研和数控产业园,分布各县区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保持快速发展,风能光能利用和设备制造异军突起。2017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1.2%。
20年来,玉溪工业通过大力发展非烟工业,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改变产业结构单一局面,构建烟草、矿冶和新兴产业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全市烟草产业增加值占比从1998年的88.4%下降到2017年59.4%。2017年,全市非烟工业实现增加值230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上升到34.7%。
创新驱动集聚发展
撤地设市20年来,玉溪工业始终加快创新驱动步伐,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从推进产品研发,到实施品牌建设,从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到构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建设“双创”基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年来,玉溪工业立足产学研结合,工业创新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
截至2017年,全市建成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467户,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施室65个,建成国家和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1个,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200户、民营“小巨人”企业50户。
从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玉溪掀起工业园区建设新高潮。1998年,玉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入列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12年晋级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随之而来的还有红塔工业园区、研和工业园区、易门工业园区入列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市工业园区形成了国家级高新区、省市级工业园区三级并进、竞相发展的格局。
截至2017年,全市11个工业园区建成面积71.6平方公里,园区入驻企业3690户,从业人员14.4万人,实现工业产值1151亿元。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有力推动了全市工业投资和民营经济增长。20年来,全市工业累计完成投资1685.4亿元。2017年,全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71万人,实现增加值515亿元,占GDP比重达36.4%。
各县区依托工业园区产业平台支撑,立足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力推动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区域特色明显、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玉溪工业构建起了以烟草、矿冶为支撑,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中小微企业竞相发展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