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中小企业云服务网
  • 找资讯
  • 找服务
  • 找企业
  • 找产品
  • 找供应
  • 找需求
  • 找视频

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 促进玉溪跨越发展

发布时间:2018-03-26 来源:玉溪网 浏览量:410

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备受瞩目的2018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两会期间,来自玉溪的三名全国人大代表张德华、李树仙、郭进带着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和重托,以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围绕各项工作报告积极发言,并引来了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也让广大网友和听众对滇中玉溪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为玉溪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为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我市三名全国人大代表是如何履职尽责,玉溪日报将全国两会期间各家媒体对三位代表的相关报道进行了整理集纳。

人民网

张德华代表——环保没有大作为,玉溪发展就会失去优势和基础

“玉溪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如果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没有大的作为,就会失去优势,玉溪的发展就没有了基础。”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玉溪市市长张德华做客人民网,以“彩云之南  碧玉清溪——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  促进玉溪跨越发展”为题与网友进行交流。

玉溪三大高原湖泊之一的抚仙湖至今保持着Ⅰ类水质,被称为中国湖泊保护的奇迹。谈到抚仙湖的保护工作,张德华表示,抚仙湖之所以能长期保持Ⅰ类水质,除了水量大这个自然条件外,还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长期把治理和保护抚仙湖当成重大责任,不断采取措施保护它。张德华介绍称,“生态良好,自然富集,这是玉溪的最大优势。这几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把保护环境作为第一要务。我们要通过抚仙湖的治理,打造玉溪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创造玉溪的经验。”

“在创新方面,谁在这个问题上能够走得快、站得高、看得远,谁就能够占领先机,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张德华指出,玉溪已经被列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从去年开始,就开展了创新引领跨越发展的大行动,要实行教育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三大行动方案。张德华说,“玉溪的高新技术产业每年增幅都在30%―40%,去年GDP的增幅上升到9.3%,正是由于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的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业发展基础比较好的玉溪也按照国家的要求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通过乡村的治理、农业的发展,让农村更美、让农民更富,是玉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目标。张德华说,“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产业振兴,这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玉溪的农业基本上还是传统农业,要按照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推动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农业来转变。第一,打造绿色食品品牌。不但要生产绿色蔬菜水果,同时要增加精深加工,走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第二,要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使节约资源、生态保护和产业的发展能有机地融到一块儿。”

(3月9日 人民网)

云南日报

张德华代表——扩大低空空域开放促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低空空域管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国内通用航空产业正迎来黄金机遇期。云南省多年以来积极推进民航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在未来的通用航空产业领域有哪些优势和潜力?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玉溪市市长张德华。

“通用航空产业将是继汽车产业之后又一个大产业,将是一个万亿级的产业。”张德华说,在国内由于低空空域管制、产业基础配套等方面的制约,通用航空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亟需加快相关领域的改革。

“云南省具有进行空域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基础条件、政策条件、低空空域条件和运营服务能力。”张德华介绍,省里出台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意见,昆明管制分区被列为全国“两大区、七小区”空域改革扩大试点之一。作为滇中地区的重要城市玉溪市,正在规划建设5座通用机场,目前西南航空护林总站直升机场已投入使用。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运输机场15个,获颁经营许可证的通用航空企业14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9架,云南航空发展具备了较好的基础。

“扩大低空空域开放,简化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打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张德华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将云南作为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在滇中地区放开低空空域,推进通用航空产业、通航物流和通航旅游的发展,并给予政策支持,实现“在示范区率先试点真高3000米以下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有效衔接、便捷使用”的目标,以满足市场需要,先行先试,为全国推进空域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可复制的经验。他还建议国家发改委将进入规划的玉溪民用运输机场项目列入“十三五”规划期内实施,并将玉溪通用航空产业园纳入全国试点示范,给予支持。

(3月21日《云南日报》全国两会特别报道“辐射中心扬风帆”栏目)

云南广播电视台

应云南广播电视台2018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对话新时代”专栏邀请,全国人大代表、玉溪市市长——张德华接受专访。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云南省又提出了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其中,“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契合点?就此,张德华认为,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这三张“绿色”牌,特别是健康生活目的地,应该说体现了构建新时代云南现代经济体系的创新跨越之举,同时也比较符合云南的省情,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举措,它深刻地回答云南要高质量地发展要培养什么样的新动能,又怎么样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诉求。

代表声音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的人才、高层次的产业进来,这就对营商环境提出了高要求。”全国人大代表、玉溪市市长张德华表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玉溪正致力于打造“云南投资环境最优的热土”,努力实现行政审批最少、行政审批效率最高、服务保障最优,希望通过营造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公开公平的法治环境和安全舒适的社会环境,激发企业投资活力。

(3月21日《云南日报》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云南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九大高原湖泊的保护和治理面临严峻形势,需要国家层面高度关注并加大支持力度。”全国人大代表、玉溪市市长张德华说,抚仙湖是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志之一,我们必须采取断然措施,遏制水质下滑势头,建议列入国家专项计划予以支持,尽快启动抚仙湖沿湖2.8万人口的生态移民搬迁,彻底解决沿线居民生活对水体的污染问题;同时,建议将抚仙湖径流区实行轮作休耕和退耕还林列入国家试点予以支持,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3月14日《云南日报》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碧水蓝天好画卷”栏目)

全国人大代表、玉溪市市长张德华介绍,围绕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玉溪市制定了同样的实施路径:第一,要让玉溪的人健康起来;第二,要让想健康的人到玉溪来。他说,让玉溪人健康起来,要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目前已在互联网医疗、医联体建设、分级诊疗制度设计、医疗乡乡通等方面探索出很好经验。

首先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同时,玉溪正在打造以抚仙湖为中心的世界一流的医疗健康城,以此带动整个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满足高端人士的医疗健康需求。此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加快体育产业和特色小镇建设。

(3月18日《云南日报》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奋进跨越彩云南”栏目)

光明网

郭进代表——师徒接力守护5.3亿年前的化石群

1984年7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侯先光经过长期野外工作,在云南省澄江县帽天山早寒武纪地层内发现了5.3亿年前的澄江动物化石群,澄江化石地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早寒武纪地球生命大爆发纪录,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澄江化石地于1992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全球地质遗址名录》,成为国家首批地质公园,2012年7月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2006年,澄江青年郭进大学地质专业毕业后到帽天山开始了11年多保护和研究化石的生涯,并成为已是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侯先光教授的硕士。侯先光教授经常到帽天山考察,师生交流时,侯先光常对郭进说“要把化石保护好,利用好这个资源,做好科研同时,发挥好澄江化石的科普作用,让澄江化石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品牌”。

如今郭进在帽天山任澄江化石科学研究博物馆副馆长,今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带着导师的殷殷嘱托,带着国家进一步加强保护澄江化石的期望,走进全国两会。

“多年来,为保护好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当地群众和政府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郭进代表对记者说。据他介绍,澄江县对遗产地周边储量达7600万吨的14个磷矿采点关停禁采,关闭了资产价值7.74亿元的20家磷化工企业,同时投入植被恢复、保护管理经费7738万元,共退出田地345余亩、林地160余亩。2017年7月起实施了《云南省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通过法规明确了澄江化石地的保护范围。同时为更好地造福遗产地人民,云南省积极发展澄江化石地科研、科考、科普及文化旅游业,投资建设澄江动物群古生物国家地质公园和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目前主体建筑已完工,正在推进展陈和附属设施建设,努力打造世界级的文化品牌。

“目前仅靠地方履行《中国世界遗产澄江宣言》,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显得力不从心,急需国家层面给予支持。”郭进代表说。他表示,虽然帽天山的几个重要的化石遗址都得到保护,但因为资金困难,国家地质公园内大多数是村集体所有的田地、林地和荒地,无力去征收或租用,对破坏地质层的桉树林也无力改造替代。

他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请求国家有关部门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列入“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项目库,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范围,对澄江化石地文化旅游项目和科普科考路线建设、世界自然遗产数字化保护和新媒体展示技术研究应用示范项目、化石地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给予支持。

(3月21日  光明网)

云南网

李树仙代表——一位基层代表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让来自农村最基层的李树仙代表感到很“暖心”:“这是党和国家送给农村的一个大礼包,咱们农民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身为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塔甸镇海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李树仙,已是第二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近年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她和乡亲们充分感受到党的政策越来越好,也让她感到肩上沉甸甸的重任。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牢牢记住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5句话、20个字。”对于“乡村振兴战略”,李树仙有着朴实而又“接地气”的理解:产业兴旺,就是要让村里的人都有事情做,生意红红火火;生态宜居,就是要保持青山绿水、漂漂亮亮;乡风文明,就是要尊老爱幼、守礼和睦、不吵不闹;治理有效,就是要听党的话,要清正廉洁;生活富裕,就是要让老百姓口袋里有钱,有了钱心里就踏实,就会有发展的信心。

“做到了这些,乡村振兴就有希望。”3月6日,在云南省代表团全体审议会议发言中,李树仙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她说,“不管说得对不对,但作为一名基层代表和村干部,我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3月8日 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