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中小企业云服务网
  • 找资讯
  • 找服务
  • 找企业
  • 找产品
  • 找供应
  • 找需求
  • 找视频

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发布时间:2018-02-09 来源:玉溪网 浏览量:351

去年底,科技众创空间晋升国家队;

今年初,全省首个县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立;

搭建近百个各类平台,出台超过五十项激励扶持政策,红塔区正加速提升创新力,加快培育新动能。

培沃土、洒阳光、施良肥,当创新的种籽萌芽抽枝之际,生长于众创空间中的吉星德亿首开玉溪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先河;

当创新的幼苗成长繁盛之时,置身市场风雨中的蓝晶科技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蓝宝石基片供应商;

创新开辟的道路,正引领红塔区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创新带来的颠覆,正为红塔区注入高质量发展基因;创新产生的新动力,正加快推进红塔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沃土里创新的种籽在萌芽

当创新犹如一粒粒浦公英的种籽,寻觅良田沃土时,红塔区加快建设包括技术中心、众创空间、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内的一系列创新平台,打造良田培育沃土,为创新的种籽提供萌芽地。

开年之际,红塔区与云南省科学院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致力于共同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创新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结合、科技成果评价转化四大创新平台,打造区域性创新服务体系。至此,全省首个县区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在红塔区诞生。

聚集红塔区科技众创空间的67个“双创”团队,因为梦想点燃激情,因为向往迸发创造力。2017年,全区615件专利授权中,近三成硕果源于此地。鼎泉生物、六顺科技等四户小微企业创业项目实现产业化,孵化企业保持超过40%的产值增速。

居身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红塔、研和两大工业区,在创新驱动中打造出卷烟及配套、数控机床两大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7个院士和专家工作站、17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正为红塔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建设企业科创平台到打造产业创新发展基地,从打造“双创”社会化服务平台到携手权威科创机构建立综合性创新服务体系,步入发展新时代的红塔区在推进“科教创新引领发展”中,提档升级创新平台,造良田、育沃土,吸纳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阳光下创新的嫩芽在抽枝

当创新犹如破土而出的嫩芽,渴望阳光雨露时,红塔区加快制定出台包括“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创新型城市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构建良好创新发展生态系统,为创新的嫩芽提供理想的生长地。

紧扣“科教兴区”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引领、高原特色农业科技示范、科技惠民服务、创新平台建设、知识产权、科技合作交流、科技队伍建设七大工程,实现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60%以上,这是红塔区创新引领发展的顶层设计。

出台并实施包括创新型企业建设、创新型园区和基地建设、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以及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培养在内的超过五十项激励措施加大创新扶持力度。2017年,红塔区本级财政投入科技创新扶持和奖励资金超过6000万元。

正是在如此充足的阳光下,红塔区科技众创空间获得了来自17个政府部门的政策合力支撑,聚集了11个机构的优惠专业服务。在良好的“双创”生态环境中,40多个创业团队获得“两个十万元”、“贷免扶补”、“红色贷款”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专项扶持。

正是在如此丰沛雨露中,蓝晶与华灿完成并购,宇城与杭萧和远大牵手,通力实现与传化合作,汇龙与云能投和飞利浦联手,玉昆成功收购汇溪和福玉……立足产能重组、技术合作、产业链整合等一系列创新发展,为红塔区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才智哺育创新的幼苗成长

当创新犹如成长的幼苗,急待才智哺育时,红塔区坚持科技人才创新优先发展战略,立足引进、交流、培养相结合,实施“人才团队+项目+技术”的人才队伍建设模式,为创新的幼苗提供成长的智慧之肥。

立足建设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开展与云南科学院、昆明电器研究所、云南省中医学院等科研机构和大学合作,快大多、建福机床等企业通过直接和柔性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新产品研发创新。

围绕特色优势学科和重点产业,实施一系列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选拔本土科技人才。截至目前,红塔区培养市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人。

实施领军型创新团队引进培育计划,加快高层次创新团队建设步伐。红塔区众创空间超过400人的“双创”队伍中,聚集了6名博士、40名硕士、30名工程师以及2名红塔区新兴人才,成为创新团队聚集高地。

在这些才智的哺育下,红塔区拥有了全球最先进的蓝宝石基片制造技术和全国领先的三七总皂苷提取技术,生产出了水松纸、滤嘴棒等全国一流的卷烟辅料产品,打造出了全国知名的“猫哆哩”休闲食品品牌。

在这些才智的支撑下,红塔区底气十足地实施卷烟配套二次创业,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建设高原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加快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推进装备制造技改升级,建设光电子产业园、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推进兴新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市场催生创新的大树繁盛

建设平台培育良田沃土,强化支撑给足阳光雨露,招才育智施足智慧良肥,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为创新之树注入了优质成长基因,历经市场风雨洗礼后更加枝繁叶茂。

冬去春来之际,在红塔区众创空间中,吉星德亿与济南翼菲携手种下的工业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种子开始萌芽,蓝顿景晖与美国杜仲实验室联合推进的太阳能路灯控制器产业化项目开始抽枝,绣尖顶的“公司+基地+绣娘”彝绣产业链上的花蕾正含苞欲放。

玉昆完成重组跃居全省最大民营钢铁企业,太标建设特钢电炉推动钢铁行业迈向中高端,滇雪完成技改扩能成为全省最大的食用油研发生产企业。创新注入的发展新动力,正让这些企业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中流砥柱。

在产业链整合和协同创新中,蓝晶实施3500万蓝宝石基片扩能居身全球行业之首,研和数控产业园成为全国知名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太标成为西南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研发生产企业。创新开拓的发展新路径,正让这些企业成为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

红塔区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让创新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第一动力,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2017年,全区非烟经济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11.3%,占全区GDP比重近45%。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预计同比增长62.3%,占居全区工业总量近5%。提升创新力,培育新动能,正为红塔区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优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