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中小企业云服务网
  • 找资讯
  • 找服务
  • 找企业
  • 找产品
  • 找供应
  • 找需求
  • 找视频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通海农业发展“助推器”

发布时间:2016-12-29 来源:特约记者 师云波 浏览量:10951

近年来,通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增效为核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有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农民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当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效途径

通海云秀玫瑰专业合作社,于2006年12月经县农业局批准挂牌成立,共有社员58户,玫瑰种植面积80亩,年产玫瑰300万枝。合作社成立后,社员抱团入市,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花卉品质,既有效推动了玫瑰产业的发展,又打造了“云秀”玫瑰鲜花品牌,为农民自己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成为了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典范。

记者从云秀玫瑰专业合作社了解到,到2015年底成员发展到200多户,种植面积800余亩,年产鲜花2500多万枝,云秀玫瑰在国拍中心的交易跃升至全省玫瑰专业合作社交易量的第一位。2015年,合作社销售玫瑰鲜切花2250多万枝,实现收入1800万元,兑付社员花款1746万元。

像云秀玫瑰专业合作社一样,通海县各行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通海天绿蔬菜专业合作社由通海县杨广镇五垴山村蔬菜种植大户发起成立,通过开展农资经营、资金互助、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服务,有力促进了五垴山村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部分社员年种菜收入超过10万元。通海源森天麻专业合作社带领166名社员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林下乌天麻260亩,眼下正值采收时节。“我们的林下乌天麻上市近一个多月,已经销售量了2吨多,实现销售收入近30万元。”通海源森天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布玉武说。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通海县采取强化法律政策宣传、业务培训、典型示范、规范管理和争取项目扶持等举措,依法推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

在法律政策宣传方面,“十一五”期间全县共举办专题讲座7场次,印发宣传资料97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1400多条。

在业务培训方面,2006年以来,先后6次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财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同时,各合作社对社员的培训人数达万余人次。

在规范管理方面,通海县农经站以农业部颁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章程为蓝本,帮助各个合作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目前,全县大部分合作社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较规范的章程制度。

在争取上级扶持方面,通海县共争取项目38个,争取扶持资金350万元,极大地增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了全县合作社的规范建设和发展壮大。截至今年11月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67个,社员总数达9702户,有示范社41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13个、市级18个、县级5个。

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通海县还积极施行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加强商标法律宣传和注册指导,大力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商标注册,提高合作社及成员的品牌经营意识,引导其走品牌兴社之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目前,“云秀玫瑰”“洋丽人洋桔梗”“春早柑桔”“骄阳花卉”等一批商标已通过国家商标局注册。兴蒙天盛甜瓜、高大酸菜山柑桔、佳洲蓝莓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

与此同时,通海县注重产业引导,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如今,在通海,合作社真正成为当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通海县的蔬菜产业实现了从扩大种植规模到优质适产高效,产、供、销、加一条龙,国内国际市场销售相结合,鲜品上市与初、高、精、深加工销售相结合的转变,成为了国内有名国外知名的“蔬菜之乡”。畜牧业实现了从千家万户分散少量养殖,到重点户、专业户、公司大规模、现代化养殖为主的飞跃。花卉、经果等新兴产业也得以快速成长,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17281元,远远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特约记者  师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