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中小企业云服务网
  • 找资讯
  • 找服务
  • 找企业
  • 找产品
  • 找供应
  • 找需求
  • 找视频

不胜不休 向贫困发起总攻

发布时间:2018-01-15 来源:玉溪网 浏览量:404

小寒,当各地迎来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时,新平县戛洒镇却温暖如春,依托良好的气候和生态环境资源,不少村庄的农户通过经营农家乐奔小康;在建兴乡、老厂乡、平掌乡等乡镇,不少群众通过发展高山蔬菜、姬松茸、软籽石榴、工业辣椒和橘子、核桃等产业,人均纯收入逐步增加……

精准扶贫谱新篇,携手共圆小康梦。近年来,新平县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问题、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将脱贫攻坚作为工作大局和中心任务,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强力推进。通过3年的努力,新平县2242户784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具备脱贫出列条件。

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是全省5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是全市七县二区中国土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艰巨的县。全县共12个乡镇(街道),有17个民族累计27万余人。

自2015年打响新一轮脱贫攻坚战以来,新平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实。目前,全县锁定3个贫困乡、32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184户11298人,有“直过民族”拉祜族2444户5329人,占全市拉祜族总人口的86.66%,“直过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户1231户4663人。

精准扶贫怎样才能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摘帽出列?”等问题,新平县委、县政府调整充实扶贫开发、“挂包帮”“转走访”、易地扶贫搬迁等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关于深入扎实推进扶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新平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系列文件,明确“一把手”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建立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明确政策,落实责任,建立健全监督考核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制度保障。

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哪里?致贫的因素是哪些?脱贫攻坚的难点、重点和薄弱环节在哪儿?新平县坚持问题导向,先后多次召开“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专题研究会、推进会和情况通报会,围绕住房安全、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兜底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详尽的工作措施,瞄准问题啃“硬骨头”。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2015年强打基础、2017年消除绝对贫困、2018年巩固提升,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目标和“五个一批”精准扶贫要求,按照省、市关于贫困对象动态调整管理“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的要求,新平县组建了县、乡、村动态管理工作队119支11297人,开展培训102期5275人次,严格政策标准,全面开展贫情分析,走访核查农户66312户244619人,按照“三评四定”的程序,全面开展扶贫对象再识别工作。

截至目前,全县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3184户11298人,近期动态达到脱贫退出标准1823户6519人。当前,每户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建立了工作队考核、激励和问责机制,不脱贫不脱钩。市、县、乡、村四级都制定了扶贫攻坚作战图、时间表、路线图,签订责任书,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限期脱贫。

产业:打造致富新引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是最有效、管长远的扶贫方式。针对农业经济结构单一、产业支撑不足的现状,新平县注重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走可持续产业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该县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制定一村一案、一户一策的产业发展规划方案,转变发展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布局区域化、种养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在建兴乡、老厂乡、平掌乡、戛洒镇等乡镇,引导977户建档立卡户种植高山蔬菜,57户建档立卡户参与姬松茸种植,375户建档立卡户种植软籽石榴,108户建档立卡户参与工业辣椒种植,182户建档立卡户参与芒果种植。此外,新平县还引导建档立卡户连片集中种植甘蔗1500亩,发展露水草种植1500亩、西番莲种植2926亩、重楼种植135亩。一些建档立卡户积极参与林下土鸡养殖,同时与四川德康集团合作的40万头生猪养殖等种养产业也逐步发展壮大,形成“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的产业扶贫新格局。与此同时,新平县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让更多的建档立卡户实现经济增收。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新平县实施一批生态补偿脱贫项目,通过实施生态扶贫,构建扶贫生态安全体系,夯实生态基础,筑牢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深入实施“绿色新平”工程,积极争取上级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扩大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提高生态补偿标准,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新平县还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以搬迁农户住房和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53个农危改集中安置点、1个“直过民族”搬迁安置点及“直过民族”拉祜族整族脱贫攻坚、整乡整村推进项目等重点项目,同步推进产业培育和转移就业,有效解决搬迁农户“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发展难”问题,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扶贫对象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基本住房),确保搬迁新村建设成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如期与全市同步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政策:合力摘掉贫困帽

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面对难题,市、县各级拿出了硬招实策,向贫困发起总攻。

——实施金融扶贫。以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为契机,积极服务龙头企业,用企业流转的土地作为资产抵押,解决企业发展资本金问题。认真落实好建档立卡户产业贴息贷款政策,抓好扶贫小额贷款等贴息贷款工作,积极探索互助资金发展模式扶持和带动贫困户就地脱贫致富。

——积极推进教育扶贫。新平县制定教育扶贫工作方案,建立教育扶贫工作台账,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健全控辍保学机制,确保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每一位建档立卡户学生得到及时资助,助推教育扶贫。

——落实社会保障兜底脱贫。新平县进一步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村“五保”、特困老人、失独老人、贫困未成年人、孤儿和重度残疾、智障、精神病、重大疾病患者等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农村特殊人群全面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精准实施行业扶贫行动。新平县明确了卫计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局等16个重点行业的扶贫攻坚帮扶责任,着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危房改造、产业发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行业帮扶工作,强化、压实和细化各乡镇(街道)和行业部门扶贫责任,构建全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整合社会资源齐力脱贫攻坚。288个市、县、乡级机关单位3039人参与“挂包帮”工作,整合市、县、乡镇(街道)业务能力较强的干部共171人组成驻村工作队,把精准脱贫百日攻坚重点村、重点项目的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形成干部尽力、群众用力、政策帮扶的大格局,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效完成。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实施“万企帮万村行动”,开展社会捐赠爱心帮扶活动,推动扶贫开发进程。

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一串串详实的数据,一套套系统全面的精准扶贫方案,一本本内容精准的扶贫工作手册,一支支精干过硬的扶贫专业队伍……各族人民奔小康的铿锵足音,正在哀牢山下的土地上激荡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