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乱倒垃圾的少了,河道里的垃圾主要就是枯枝败叶,偶尔也有丢弃的白色垃圾。”冒着冬日的严寒,通海县兴蒙乡河道保洁承包户陆文凯依然每天到红旗河边,在自己负责的3公里区域内清洁河道,收运垃圾。如今,杞麓湖的主要入湖河道都有专人负责河道保洁工作,共有841条(个)河湖库渠纳入河长制管理,河道治污和保洁实现了全民共参与的良好氛围。
为让河道、小溪流清水,通海县制定出台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县841条(个)河湖库渠全面推行河长制,明确县、乡、村、组四级河长,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库渠管理保护机制。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担任县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县委副书记和县人大、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担任总督查、副总督查,在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构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划定网格化管理“责任区”,认真落实河道保洁治理的主体责任。
“我们建立了河道治理保洁的微信工作群,巡河时发展问题就在群里曝光,相关负责人立即认领问题,立马进行整改。”通海县一名干部介绍,河长制工作机制建立起来后,通过完善巡查制度、督查制度、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河长约谈、监管成效通报等制度,确保河长制各项工作及时有力推进。县级财政每年预算河长制专项工作经费300万元,通过责任考核和以奖代补的方式,严格保护措施,严格执法监管,严格责任追究。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沿河村庄和农田。通海县以问题为导向,突出治理农业农村、城镇生活两大污染源,按“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要求,扎实推进“十三五”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同时,强化源头治理,对杞麓湖周边农田实施田间地头环境责任“三包”,开展“党建+河长制”活动,引导沿湖沿河群众积极参与日常保洁,在全县掀起河湖库渠清淤保洁和违法整治高潮。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清淤、保洁等费用近700万元,出动人员近3万人(次)、机械设备7202台(套),基本消除了河湖库渠内乱丢垃圾、废弃菜叶等不文明现象,实现了河中无杂物的初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