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镇,1963年生,工程硕士,正高级工程师,他从事病毒和细菌性疫苗研发及生产管理工作30余年,领导和主持完成了7 项国家级、2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现任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玉溪市第四届委员会常委,玉溪市医药行业协会会长,玉溪国家高新区个私协会医药行业分会会长。
放弃铁饭碗 踏上创业路
2003年,黄镇不顾家人反对,放弃了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优渥的工作,毅然来到云南,作为高技术人才被引进到沃森生物。“我当时的事业已经很成功了,放弃研究所的工作等于砸了铁饭碗,家人都不同意,认为我出来创业风险太大了。”黄镇说,“当时我已经40岁了,出来创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想证明自身的价值,我觉得一个人有多大的本事,就有多大的舞台;二是我一直有一种产业报国的情怀,希望自身所学所长能有所用。当时的我,有技术没资金,而沃森生物有着广阔的平台,我们就这样开始了合作。”
黄镇来到云南以后主持疫苗研发,仅一年时间就构建了云南省第一个细菌性疫苗研发平台,并成功开发了多项细菌性疫苗核心技术,包括发酵、细菌多糖纯化及内毒素去除、载体蛋白制备、细菌多糖与蛋白结合、检测等核心技术,已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其主持开发的细菌性多糖-蛋白结合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黄镇虽然已经从事这一行业20年,但在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不少难题。“我一开始在昆明搞研究,后来转到玉溪做实验,实验怎么也不成功。经过半年的摸索,才发现昆明与玉溪海拔相差了200米。”黄镇说,“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觉得做研究就是要脚踏实地、严谨认真,才会有所收获。我带领团队搞研发,从来都是小心翼翼,不敢疏忽,因为疫苗生产人命关天!我一直跟我的学生反复强调‘质量关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黄镇在沃森先后成功主持开发了10个新疫苗产品,其中“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已投产上市。近6年的时间,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0.8亿元,上缴税收2.9亿元,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结合”疫苗产品均被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沃森生物也是全国首家具有“两个结合”疫苗产品的生物制品企业,极大地推动了云南省疫苗技术水平的整体发展。
醉心研发 硕果累累
研发疫苗对于黄镇来说差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2007年,沃森生物建设新厂时,百废待兴。黄镇带着新员工四处奔波,积劳成疾,突发心绞痛被送进玉溪市人民医院急救,抢救5天后又转到昆明,从北京请来专家救治,方才从鬼门关捡回一命。不过在他看来,这都是值得的:“我觉得人生在世要有追求,要有远大的理想,并不能仅仅为了自己。”
黄镇作为课题负责人和课题技术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级重点项目7项、省市科研重点项目27项。2005年,他主持的“冻干剂A、C群脑膜炎多糖结合疫苗产业化技术研究”被批准为国家“863计划”引导项目;2009年,他主持的“细菌多糖结合疫苗平台技术的研发”被批准为国家卫生部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使我国的多糖结合疫苗制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3年,他主持的“创新性吸附无细胞百白破3组分联合疫苗的研究开发”也被纳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重大新药创制。黄镇主持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研究开发”和“冻干A、C群流脑结合疫苗产业化技术研究及应用”被评为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他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拥有6项国家发明专利,所获专利在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保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项科研成果的产生,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辛苦与付出。在研发“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时,由于抗原不稳定,黄镇带着团队连续作战七天七夜,最终才解决了这一难题。“当时我们吃住都在公司,一心一意全力研究,累了就到值班室打一会儿盹,成功时,整个实验组的人员都抱头痛哭。”黄镇说,“一项技术必须要身体力行,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功。黄镇在主持研发生产的同时,也负责公司厂区的设计建设。他深刻理解质量源于设计是指导医药产业发展的最新理念和发展方向,在药品产业化建设工程上,他科学合理地实现了对设备、厂房、硬件设施系统与使用目的、环境、用途的高度统一。
2012年,黄镇主持设计了样品储存中心,一共54台冰箱,整齐划一地摆放着。他介绍道:“这是我们需要鉴定的样品,都严格按要求分门别类存放着。样品储存温度都有严格控制,每台冰箱都连接着中央监控系统,避免出现问题。”据介绍,在黄镇的主持下,沃森生物已建成8条疫苗生产线和大型分包装集成中心,得到了同行业国内外专家和客户的高度评价及认可,成为我国疫苗行业生产企业学习的标杆和典范。
“我是以高标准来进行厂房设计的,目的是让员工能够以愉悦的心情工作。在色彩和布局上都很有讲究,我更愿意把它当做一件艺术品。”黄镇说,“一个人在某个行业专业达到了极致之后,就会把自己的方方面面同艺术联系起来,要把产品做成艺术品。这不仅是物质的需要,更是精神上的需求。”
“十多年的时间,公司从一无所有到国内外知名,我的精神层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黄镇说,“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迎接我们的还有更多挑战。面对未来,我们要积极开展合作交流,封闭是不能进步的。”
黄镇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与国际相关机构和企业的交流合作。2012年,他促成了沃森生物与俄罗斯人用免疫生物学制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最优秀的公司Biomed公司及俄罗斯专营免疫生物制品最为著名的疫苗营销公司Allergen公司的合作,创汇200万美元,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成为中国生物制药企业探索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成功案例。黄镇对未来信心满满:“我们的目标是要把疫苗、单抗做到中国第一,让沃森走向世界!”
功成名就 心怀梦想
在黄镇的带领下,玉溪沃森先后荣获“节能先进企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云南省创新型非公有制企业”“云南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优秀团支部”“优秀党支部”“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科技创新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同时,黄镇还十分注重国家公益事业,多次响应国家号召捐款捐物,并于2013年通过玉溪市政协资助10名应届贫困学生圆大学梦,之后对学生的资助一直持续至今。
黄镇获得过无数荣誉,比如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十一五”省科技计划执行先进个人、云南省委联系专家、云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并获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证书、昆明市劳动模范、玉溪市劳动模范、玉溪市中青年学科技术带头人、玉溪市首届杰出人才、玉溪市优秀民营企业家、玉溪市优秀专利发明人,获得两项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不过他最自豪的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这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每一个获得者都是行业内的拔尖人才,都对社会、国家做出过突出贡献。我觉得这是国家对我最大的认可和褒奖。”他说。
如今的黄镇早已功成名就,回顾过往他不胜感慨:“我还在成都研究所的时候,就萌发了一种想法:中国人太需要民族工业了。这种念头驱使着我出来创业,从创业之初,我就怀揣着产业报国的梦想,这也是我成功的原因。我要让所有的中国人民都能享受到科技成果带来的幸福快乐!”
黄镇现在依旧坚守在岗位一线,他是这样说的:“我有一种个人情结,就是对生命充满了敬畏,所以要对自己的产品负责。我想让中国人都能享受到更好的产品,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的想法很简单,多坚持一天,心里就踏实一天。我希望沃森能够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这不仅让我骄傲,也将是国家的荣誉。”
在黄镇的身上,有着多重身份,研究员、企业家、老师,甚至艺术家。在这当中,他最喜欢的还是“老师”这一称呼。他说:“‘老师’这个称呼包含的意义太大了,可以说是对所有人的褒奖。从我来到沃森,企业员工就一直称呼我为‘老师’,无论是在事业道路上为师,还是在人生道路上为师,都是一件很让人自豪的事。”